江海毓秀
——江蘇省江海博物館藏書畫精品展
筆墨精湛,丹青繪彩。海門乃中國書畫藝術之淵藪,江蘇省江海博物館所收中國古代書畫眾多,尤明清書畫精品。
2021年9月28日,由海南省博物館與江蘇省江海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江海毓秀——江蘇省江海博物館精品書畫展”將亮相1號展廳,對公眾開放,展期兩個月。海南觀眾在家門口便可一步一景,“觀”用筆、著墨、設色,“賞”氣韻、意境、格調,暢游筆墨文心,盡情領略江南與海上畫派的藝術魅力,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歷史內涵。
本次展出的60余件套明清及近代書畫精品,系從江蘇省江海博物館所藏的2000余件書畫藏品中精心遴選而出,全部為二、三級文物,藝術價值高,涵蓋的歷史時期長,體系完整,流傳有序,代表了海門地區書畫收藏的最高水平,既有費丹旭、胡公壽、金心蘭、吳昌碩等海派大家的作品,又有何紹基、楊峴、吳大澂等金石大家的作品,皆為首次到瓊展出。
展覽分為“海上之風”“金石之家”“廟堂之高”“江湖之遠”四個單元。
?
?
?
?
第一單元?海上之風
?
“海上之風”展示的為江海博物館的特色收藏——海上畫派書畫作品。海上畫派誕生于十九世紀末,強盛于二十世紀。海上畫派為中國古代傳統繪畫和現代中國畫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同時一掃當時畫壇死氣沉沉的摹古之風,奠定了海派在近現代畫壇的特殊地位,影響了整個東方。海派畫家大多是以鬻畫為生,畫家們既要迎合買主,又要保持自己個性,才能使自己的藝術商品立于不敗之地。本次展覽包括了費丹旭、張熊、胡公壽、任薰、任伯年、金心蘭、吳昌碩、王個簃等海派大家的作品。
部分展品
?
清·費丹旭仕女圖扇面
第二單元?金石之家
?
“金石之家”展示的為晚清民國金石學者的作品。金石學為中國考古學的前身,金石負載著中國古代文史的大量信息,是無與倫比的文化遺產,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與傳承意義。晚清民國時期,金石研究成為一門顯學,涌現了一批重要的金石藏家及金石學家,他們在收藏種類、數量、質量等方面都大大超過了前人,出現廣收藏、精鑒別、群體考證的特點。這些金石學家一般具有收藏家、古文字學者、書法家的三重身份,本次展覽中展出的包括何紹基、楊沂孫、楊峴、吳大澂、羅振玉、李瑞清等金石大家的作品。
部分展品?
?
清·胡義贊設色歸棹洛陽圖軸
第三單元 廟堂之高
“廟堂之高”顧名思義即為士大夫階層。在以科舉制度為核心的文官選拔制下,讀書成為了絕大部分士族唯一的縉紳之途。這些掌握帝國文脈的士大夫,除了經世之學,往往也醉心于詩書畫印。這些士大夫中,除了朝廷高官,還有為數不少的科舉考試中蟾宮折桂的優勝者,包括狀元翁同龢、陸潤庠、張建勛,探花潘祖蔭。更難得的是本次展覽中還囊括一件見證了綿延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制度劃上句號的特殊文物,即封建王朝最后一次殿試中前四名劉春霖、朱汝珍、商衍鎏、張啟后合作的四條屏。
部分展品
?
明·楊文驄水墨山水圖軸
?
?
第四單元?江湖之遠
?
?
?
“江湖之遠”與“廟堂之高”相對,特指那些不食朝廷俸祿,隱于鄉野的遺賢。在明清之交與清末的亂世,很多文人都在仕隱之間選擇了折衷那條路。“清六家”之一的惲壽平開創常州畫派,而改琦擅畫仕女、徐三庚精于篆隸、湯經常長于行草、孫鳴球喜錦灰堆、錢與齡和董婉貞更是巾幗不讓須眉的女畫家……他們或許從未改變過歷史,但因其鮮活,因其豪邁,因其平易近人,才發出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部分展品
?
清·奚岡秋山圖軸
本次展覽展期為兩個月,對書畫感興趣的觀眾們,快來海南省博物館1號展廳,跟古代文人來個約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