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黃花梨”一詞最早出現在光緒年間,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為區分新、老花梨將老花梨改為黃花梨,這是最早的公開書籍用“黃花梨”一詞。黃花梨是海南特有的喬木樹種,在海南島西部及西南部海拔400米以下的平原或丘陵地區分布較多,其性耐干旱、耐貧瘠。花梨木以溫潤、內斂、沉靜的自然秉性,質樸、典雅、華美的獨特紋飾,成為高檔家俱的首選木材,與小葉紫檀一起被譽為“木中帝后”。展覽共分為三大部分:花梨出瓊州、瓊作花梨、花梨時代。
花梨出瓊州
此部分主要展示黃花梨的生長環境和分類,共分為三個單元:黎山佳木、格藏花梨、諸般藥效。海南黃花梨樹形優美,有的獨自一株,有的分幾株生長,全島都有。海南島昌化江流域的吊羅山尖峰嶺一帶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地區是海南優質黃花梨的主要生長區,從幼苗生長起,十五年后才開始結心材,每年才生長不到兩厘米,成長十分緩慢,野生黃花梨百年才能成材,極為稀少珍貴。能夠作為木料加工制作甚至需要三百年到五百年。此外,黃花梨又稱為“降香黃檀”,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瓊作花梨
自古瓊島先民便就地取材,將黃花梨制成各種用具,廣泛用于生產生活。酒杯、二胡、牛鈴、米桶、多腳獨木凳、生產工具、狩獵工具、紡織工具等,堅固耐用。此外黃花梨還是黎族建造船形屋、谷倉的首選材料,主要做柱子、橫梁、檁條等。此部分共有四個單元:折木為器、農牧之用、起居有之、擺設可掬。
花梨時代
此部分主要分為四個單元:走出黎山、明式家具、清式家具、國寶花梨。海南腹地山深林密,外人很難進入,到唐代海南黃花梨才為人所知。明朝,天涯海隅的黃花梨從天下良材中脫穎而出,成為做家具的首選木料。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說道明式家具“貴在精而便,簡而裁,巧而自然”,“明式”更待地代表了當時一種簡潔、自然的家具風格。以黃花梨木為主要材質的明式家具,給人以古樸、自然、空靈之感,與我國古代文人所特有的超凡脫俗的意趣氣質相契合,贏得了讓世人長久而永恒的贊賞。
海南黃花梨與明式家具的巧遇,鑄就了中國傳統家具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