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展廳為“非遺‘四個一’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的第四部分“瓊戲臺――瓊州表演藝術陳列”。本展廳通過活態展演與靜態陳列相結合,將瓊劇、臨高漁歌、儋州調聲、海南八音器樂和文昌盅盤舞等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聚集于一臺,再現瓊州風韻,還原鄉土情懷。現場還有傳承人展示,不僅可參觀,還可以聆聽海南傳統的戲曲表演藝術。
展廳內容由三大部分:椰風海韻、瓊音繞梁、瓊戲臺。?
椰風海韻
此部分主要展示海南歷史悠久的表演藝術,不同地域、不同方言之間衍生的文化藝術形式也不盡相同,呈現百花齊放之勢。有流傳于臨高縣漁民中用臨高話演唱的臨高漁歌——“哩哩美”;流傳于海南儋州一帶的用儋州方言演唱傳統民間歌曲“儋州調聲”;產生在今三亞、黃流一帶,因宋代置崖州而得名的“崖州民歌”;起源于紀念嶺南著名俚人冼夫人,因跳舞者手中持盅、盤、筷等日常生活用具作為舞蹈道具而得名的“文昌盅盤舞”等等。
?
瓊音繞梁
海南傳統戲曲獨具地域特色,是中華戲曲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深深扎根在海南這個擁有特殊地理條件和生存環境的寶島中,在海韻椰風的熏陶下,聞名遐邇。此部分展示了用海南話演唱的海南唯一地方大戲“瓊劇”;始于元代且以海南方言、民歌、民間器樂曲演化成唱腔,主要流傳于海口、文昌等地的戲曲表演藝術品種“海南公仔戲”;人偶同臺演出、以臨高本地民歌調為主要唱腔的“臨高人偶戲”。
?
走進瓊戲
此部分仿古戲院格局建造一戲臺,根據閩南明清單層木構制式搭建,為海南地方戲曲藝術表演大舞臺,匯聚傳統瓊劇和其他曲藝演出,是觀眾分享海南戲曲藝術的殿堂。? ??
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豐富,保存完好,既是海南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又是珍貴的文化資源。國家的發展要留住青山綠水,更要留住文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