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海因位于中國南邊而得名,是位于中國南方的陸緣海,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中國漢代、南北朝時稱為漲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漸改稱南海。近代有人從英語“The South Sea of China ”譯為中國的南海、中國南海,并成為該地區在國際上的通用名稱。
??? 南海是中國最大的外海,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處卻有5567米。南海面積356萬平方公里,約等于中國的渤海、黃海和東海總面積的3倍,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屬于中國管轄范圍的也就是九段線之內的有210萬平方公里左右,平均水深1,212米。
??? 中國南海國土包括大陸、島嶼和干出礁這些陸地及其沿岸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域,這些水域有人叫作“藍色的國土”。
??? 海南島是南海上鑲嵌的最大的一顆明珠,海南有人口800多萬,于1988年正式成立經濟特區,也是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直接管轄南海四大群島中的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現為三沙市)。海南處于“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是古代中西交通的必經要道。千百年來,無數的商船途徑這條水上航道,把中華的悠久文明傳播四海,同時也帶來了異國他鄉的“奇珍異巧”。但是,天有不測風,數以千百計的商船又在茫茫水路之中埋藏。這不幸的災難讓我們扼腕嘆息的同時,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一窺古代文明盛況的契機。
考古動態
-
2013-10-28丘剛所長等參加中國考古學會第十六次年會南海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于2009正式掛牌成立,系海南省博物館內設部門之一,負責全省海域內水下文物的調查、發掘、研究工作。中心成立以來,已開展業務項目如下:華光礁一號沉船的調查、發掘。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環海南島水下文化遺產的調查。查看詳情
-
2013-07-01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參加2013年中國南方基建考古區域協作會議陵水移輦遺址是2007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沙丘遺址,目前該遺址的整理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為了進一步了解該遺址的文化面貌和特點,同時配合發掘簡報的編寫與發表,我們對移輦遺址出土陶器進行一系列的物理與化學測試實驗--其中陶器孔隙率、吸水率和植硅石測試由我館工作人員在文保實驗室獨立完成;陶器燒成溫度和化學原料分析分別委托中國科技大學和中國...查看詳情
-
2013-06-09環海南島海洋遺址考古調查位于海口市瓊山區東北海岸的東營港、北創港、東寨港和文昌縣鋪前港等地的波濤之中,隱蔽著72個“海底村莊”。這是300多年前的一次罕見的大地震造成的,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歷史上唯一的一個陸陷成海的地震廢墟。查看詳情